Media Center
2018年10月31日

【移動支付網】 第三方支付行業線下場景、技術爭奪升級, 隨行付如何「破局」? (Chinese)

原文鏈接:【移動支付網】 2018-10-31 | http://m.mpaypass.com.cn/news/201810/31154523.html

導語:可以看到,今年以來多家支付機構在線下場景上使出渾身解數加速布局,紛紛構建圍繞自身的支付生態體系,對於第三方支付而言,這是未來能否走得更遠的關鍵。基於這點,具備强大的下沉能力,才能順利、高效地拓展線下場景,幫助商戶經營運作。然而,瘋狂搶占線下場景的動機,更是在於場景背後所沉澱的龐大用戶數據,商業化想像空間因此也將進一步擴大。

在金融科技行業,「2B」轉型是近期業內最常聊得的話題。這場早已在第三方支付行業掀起的戰火,半年多後席捲整個金融科技市場。

B端支付市場,技術服務是核心競爭力,客戶需要的是數據以及海量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在B端場景中,數據和技術無疑是未來移動支付的生産力。

C端亦是如此。易觀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爲6.96萬億元。這背後交易筆數以及支付數據之龐大可想而知。那麽,當第三方支付公司業務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時,海量數據的分析處理與精細快速的功能迭代就變成對技術支持的基本要求。

只是C端支付已是紅海市場,To B的萬億藍海吸引力巨大,成爲今年金融科技唯一的風口,並在今年9月集中爆發。

在追逐風口的浪潮裏,總還是有人在堅守。當金融科技企業聚焦To B還是To C時,作爲老牌第三方線下收單機構,隨行付始終堅守在線下發揮其下沉能力,卡位線下場景的綜合收單機構,又是基於什麽樣的邏輯?

拓展線下場景是個「苦力活」

值得注意的是,小微商戶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相對於大型商戶而言,這些小微商戶長期處於被忽略的狀態。同時,由於這些小微商戶分散在全國各地,甚至三四五線的縣城、村鎮中,如何找到這一群體,繼而有能力服務這一群體,對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面臨的挑戰依然很大。隨行付負責人告訴記者,爲了打通這一場景,隨行付基於强大的渠道下沉能力,快速打通三四線城市,下沉至縣域和偏遠地區,做到點對點針對性的瞭解小微商戶的支付經營訴求,圍繞商戶場景化需求爲出發點,輸出貼合創新場景的支付解决方案。所謂場景可以理解爲在原有業務基礎上,打造出更多滿足商戶需求的延伸服務産品,提供個性化的運營服務。至此,連同便利店、商圈等場景建設,隨行付共建成50余個菜場商圈,實現了6000余家商戶對銀聯移動支付的受理支持。移動支付便民示範工程建設項目已實現新增銀聯「雲閃付」交易3600萬筆,累計月均活躍商戶逾3萬戶。

渠道下沉能力,是一種短期無法複製的能力,並非一朝一夕完成,隨行付深入下沉7年之久,是「看得見的苦力」,在這背後的「研發苦力」同樣不能忽略。像農貿市場、便利店等,不同的場景支付需求不同,要依靠研發團隊設計多樣的受理端産品,才能實現多種支付形式。

易觀《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專題分析2018》報告顯示,專心投入線下的隨行付,也實現了線下小微商戶數量在位列收單機構第一,線下場景綜合實力排名收單機構第二。

已經擁有線下場景優勢的隨行付,還有更大的進步空間。艾瑞諮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商業職能變革研究報告》稱,僅食雜店、便利店、烟酒店等零售小店的規模在中國就有660萬家,2016年銷售額高達2.3萬億元。另外,交通、醫療、批發等多種有潜力的場景尚未完全進入。在二維碼、智能POS等支付工具的推動作用下,便利店、批發集市等場景的銷售額均有可能被納入第三方支付的業務版圖。

想要打進這一片藍海緊靠場景拓展能力還遠遠不够,一個現實問題擺在眼前:96費改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收單服務費利潤分配率被壓縮。對於專注綜合線下場景收單機構的隨行付來說,如何從激烈的金融科技競爭中站穩脚跟?

站在科技的肩膀上前行

依托線下場景積累的商戶資源,不僅給隨行付帶來寶貴的交易數據資源,還受益於技術上的未雨綢繆,提前布局「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平台」。

據隨行付技術研發負責人介紹,要完成海量數據的分析處理與精細快速的功能迭代,傳統的開發模式難免成爲業務增長的絆脚石。「在2015年初,啓動基於微服務的全系統升級改造計劃。經過一年時間,完成基礎架構的平滑升級,截止到目前已經擁有大大小小的微服務80多組,完美的實現了超萬億交易流水的業務需求。」

而業內常常提到的通過機器學習、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建立風控模型,只是「標配」,上述研發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業務模式的進一步發展,系統內的交互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傳統的監控手段已經不能滿足平台的進一步升級。

「爲了尋求更加智能的監控手段,推出了調用鏈跟踪系統,從服務調用底層進行跟踪,智能識別出服務間的關聯關係並以圖形模式展示到監控終端。通過內部建模和實時計算,能够在服務調用發生异常的一瞬間,定位到具體的服務節點,從而給排查解决問題預留出大量的寶貴時間。」

目前,隨行付建立了以調用鏈跟踪系統、私有雲平台、數據同步中間件(Porter)、微服務治理平台、人工智能審單系統以及交易預警系統爲主的技術體系,研發團隊和開發商業化超過40個信息技術系統。

技術上走在前列的隨行付,選擇開放的態度。近一年已經推出了幾款開源社區的中間件産品,向行業輸出解决方案,助力金融科技的共同進步。

對於以科技賦能,提供優質服務的金融科技企業而言,把關注點更多的放在提高服務水平上,打造綜合實力,才能在行業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在繼續下沉線下,鋪開支付服務的基礎上,技術上已經領先的隨行付,已經開始搭建金融科技生態平台。正如其所願,向著「線下最大的支付場景和信用場景的金融科技生態平台」跨出一大步。